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1节(1 / 2)





  朱氏在家也闻到了。她正乐滋滋地算计着什么时候

  能挤垮掉李大姑家的生意呢。

  虽然有竞争对手在,李大姑并没有减少卤肉的斤数,凉皮也多做了几十张。家里的黄瓜不够了,她又到乡邻家里买了些带上。

  李竹尝了一口调料,茱萸味道是不错,可是还是比不上辣椒。要是有辣椒就好了。

  杨老实把她们送到村口,两人在路口等去县里的牛车。

  她们到达隆福街时,周氏早到了,这次多了一个人,是个矮壮的黑胖子。他眯缝着一双小眼,不善地打量着李大姑和李竹两人。

  李大姑跟昨天一样,跟摊贩们说说笑笑,看都不看那夫妻俩。

  夏天天热,人们来得要比往常早很多。街上很快就热闹起来了。

  她们刚放下摊子,就有几个人来买凉皮。

  “你家的凉皮爽口,我家老太太天热不想吃东西,昨儿个吃了一碗,今日又让我来买。”

  那买东西的男子说道。

  李竹笑道:“这东西确实爽口,不过老年人也不能多吃。您让家人多给她做些清淡小菜。”

  “这小姑娘就是实在。换了旁人该说多吃好了。”

  李竹微微一笑,麻利地拌好凉皮递给那人。同时又夹了两块卤肉放上去。

  男子一脸惊喜,李竹又解释道:“您是今天的头一个客人。免费赠送卤肉。”

  很快就有消息传出来,杨家卤肉今日又有新花样了。到场的前十五个顾客都有赠品。买卤肉赠凉皮,买凉皮赔卤肉。

  很快地,李大姑的摊子前就围了很多顾客。挨挨挤挤地好不热闹。

  有的客人还问李大姑:“别人家的都降价,你家为啥为不降?”

  李大姑得体地笑道:“这位小哥,一分价钱一分货。我家的卤肉你也吃了,那肉是新鲜的,用料也讲究,这吃到肚里的东西可糊弄不得。”那人讪讪地笑了。

  后面再有人问,李竹和李大姑就如是回答。

  问归问,杨家的生意并没受到多大影响。摊子上前一直没怎么断过人。

  眼见着李大姑的卤肉和凉皮一份份地卖出去,周氏夫妻俩气得直瞪眼。

  两人一唧咕,周氏的大嗓门又响起来了:“前十位便宜一文钱,都来看看呐。”这抄袭得真不要脸。

  当天,李竹她们收摊时,朱家的卤肉摊仍有大半没卖出去,李大姑带着一脸胜利的笑容离开了。

  到了第三天,朱家卤肉再次降价。

  李大姑心头疑惑道:“这么降下去,还能有赚头吗?”

  李竹说道:“大姑别急,她降让她降。咱就是一文不降。”这种靠降价恶性竞争的都是自杀性行为,除非对方家大业大,不介意不赚钱。

  这天中午,正是生意最忙的时候。李竹和李大姑正在忙碌。

  突然有人叫喊道:“哎呀,有晕倒了。”

  李竹抬头一看,就见一个老者摔倒在她家的摊前。

  ☆、第27章 合谋算计

  见有人晕倒在摊前,李竹心里一惊:“这是打压不过,又采取别的手段了?”这也难怪李竹多想,实在是这种手段见多了。

  众人见有老者晕倒,顿时骚乱起来。

  李大姑赶紧上前去扶人,李竹拦住她劝道:“大姑,小心他讹咱们。”

  李大姑笑了一下:“你这孩子就爱多想。人倒在咱摊前,哪能不管。”

  李大姑伙同一个年轻男子将老者翻过身来,李竹也凑上来看了一眼,就见这个男子约有五十来岁,身穿一件牙白细布夏杉,一柄折扇掉落在地。老者此时牙关紧闭,面色蜡黄,不省人事。看样子像是中暑了。

  “阿竹,快拿水来。”李大姑高声喊道。

  李竹忙将竹筒递过去。那个男子扶着老者的头,李大姑将水一点点地滴进老者的嘴里。其他人又是拿湿布擦脸,又是掐人中的。周围的人越聚越多,李竹赶紧过来帮着疏散人群:“这位老人家是中暑了,大家都散开些,让病人透透气。”

  众人自觉地散开些,继续七嘴八舌的议论着。大多数人是在为老人担忧。

  就在这时,一个尖厉的嗓门突兀地响了起来:“哎哟,这老头不会是吃了杨家的卤肉才病倒的吧。要不然,怎地那么巧就倒在这儿了?”

  说话的人正是周氏,朱氏的娘家嫂子。

  李大姑一听顿时气不打一处来,她抢了自家生意,自己还没说什么呢,她倒先来撩拨。

  李大姑质问道:“你别血口喷人,你亲眼看到他吃了我家的卤肉病倒了?”

  周氏的男人朱春山也跟着帮腔:“这不明摆着吗?这么多摊子为啥不倒,偏倒在你这儿了?人家就是吃了你家的东西才病倒的。”

  李大姑气得脸色发白,站起身跟两人理论。

  李竹默默地看了地上的老者一眼,再看看周氏和朱春山夫妻的脸色,心里在思忖两家到底是不是一伙的?

  她再低头看看老者,虽然人昏迷不醒,但看他的手并无粗茧,不像个常做活的人,那身上的布料也跟一般人不太一样,这人不像是周氏夫妻俩能指使的人。不过也难说,人不可貌相。

  李竹正在思量间,朱春山唯恐天下不乱似的,大声说道:“有哪位好心人去报给官府,杨家卤肉吃死人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