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59节(1 / 2)





  它扒着李竹的脚痛吱吱叫个不停,像是想告诉她什么。可惜李竹根本听不懂。这些动物若是都能像小白一样就好了。小灰见她不懂自己的意思,急得直转圈。

  转完圈,它又钻进洞里去了。又过了一会儿,它叼出几片碎纸。李竹捡起来一看,三片碎纸有三个字,先,回,夜。

  李竹想了想对小灰说道:“你是让我先回,你晚上进去看?”

  “吱吱。”小灰的叫声很开心。

  这是一只会识字的老鼠!李竹呆了一下很快就恢复正常。她的神经语越来越强大了。

  李竹看了看天色, 冬日天黑得早,租的房子已退没地可去,她也只能先回杨家集了。而且那个人把包袱看得那么紧,小灰也只能等到夜晚才能下手。

  李竹嘱咐了小灰几句,就坐牛车回村了。当然回家之前,她也换回了原来的装束。

  晚上,李竹睡得模模糊糊时,就听见“吱吱”两声,李竹突然坐起,点了油灯,就见小灰正睁着一双小眼睛,得意地看着她。

  地上有一块黄澄澄的金条和两封书信。

  李竹先拿了一封书信在灯下观看,信上写得尽是暗语。李竹连猜带蒙,解读出几点意思:这是一封写给另一个土匪头子的信,信中商量要合伙干一票大的,具体日期等见面再商议。另一封是写的很简短,意思是你要的黄金已经奉上,别忘了要办的事。上面没有姓名,不知是写给谁的。

  如果要是让那人误以为这两封信和那批黄金在孙掌柜手里会如何?那就有好戏看了。借一把大刀,送孙掌柜上西天吧。

  李竹抓过小灰,对它说道:“小灰小灰,你能把这些金条放到孙掌柜的房里吗?就是你上次见过的那个矮胖子。”

  “吱吱。”小灰像是答应了。很快,它又叫了几声,接着从墙洞里,床底下钻出几只大小不一的老鼠,吱吱叫着跑出门去了。 小灰也有手下啊。

  李竹看到这些,放心的睡去了。

  李竹不知道的是,次日凌晨,吴氏客栈里就炸开了锅。

  一个客人的财物凭空消失了。那客人挺横,当即叫了一帮弟兄来,挨个房间盘查。那些客人虽不乐意,但看着对方人多势众,也不敢出声。盘查之后,并没有找到客人丢失的财物。

  那孙掌柜听到消息也匆匆赶来,他先是好声安抚客人,但见客人软硬不吃,并且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东西时,语气也开始生硬起来。

  他像往常一样慢悠悠说了句:“这位客官,想必还不知道我们的东家是谁吧?”

  客人冷笑:“我知道,是吴成名那厮,只怕你还不知道我的东家是谁吧。”

  那客人接着吐出了两个字,把孙掌柜吓得软了手脚。

  孙掌柜脸色大变,连声说道:“客官稍等,我等一定会帮您找到行李。找不到我就照价来赔。”

  那人再次吐出三个字:“你赔不起!”

  孙掌柜正准备下令全面搜查客栈时,他的家人面带喜色匆忙来报。

  孙掌柜一听家人的话,吓得脸色发青,走路都不稳当了。那个丢失财物的客人觉得不对劲,就带着几个弟兄,不由分说地来到孙掌柜的房间开始大搜查。

  于是,他们在孙掌柜的房间里搜出了以下东西:金条,银票一片碎纸,和一个从被窝里揪出来的哭哭啼啼的小妾。

  孙掌柜带领全家下跪求饶,并发毒誓说自己不知道怎么回事,一定是被人栽赃陷害的。

  本来那客人也有些将信将疑。不过,他很快又在孙掌柜的房间看到一样东西,那就是蒙、汗、药。是下在饭里头的,让客人失去知觉的,做土匪这行的,对这玩意在行的很。这也解释了客人在不知不觉中被人偷去财物的原因。

  这蒙、汗、药还真不是愿望孙掌柜,原来,这人十分贪财。但在吴成名的手下做事,他自然不敢贪东家的,于是就打起了客人的主意。他是看客下菜,那些附近周边的客人,还有常住的熟客,他都不下手。只挑那些远来的,单身一人的,又有钱财的。这些人一般住过一次就走,对店里的声誉影响不大。他偷钱也有技巧,从不偷完,只拿走一部分,给客人留有余地。有很多客人走到半路才发现财物少了,但又不好折回去理论。一边庆幸没全丢,一边自认倒霉。所以这几年来,孙掌柜倒没出过大的漏子。谁知道这一次栽了个大跟头,最重要的是,这钱不是他拿的啊。

  孙掌柜此时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。此事重大,他不得不上报给东家吴成名。吴成名一听到对方的来头,也心生恐惧。二话没说,就将孙掌柜一家交给来人私下处置。

  那几个人私设刑场,将孙掌柜打了个皮开肉绽,逼问那两封书信的下落。

  孙掌柜如何说得出,说不出再打,昏过去就泼了冷水再打。

  当天上午,李竹跟着李大姑进县城办年货时,就听到了这个大快人意的好消息。不过,这些人不知真相,只说孙掌柜偷了客人的钱,被客人犯揍了一顿。吴成名也准备辞退他。

  ☆、第69章 相遇

  李竹最近进城很是频繁,她在时时注意着孙掌柜的动向。比如听说他被辞退了,还听说他被打残了。

  吴成名还没收了他的家产,全部赔给了那个土匪,此匪名为王松,是北屋山胡大王的得力手下。吴成名不敢得罪匪人,私下里好一通赔礼道歉,又是赠银又是设宴的,并再三声明此事跟自己无关。

  对于王松来说,金条银子根本不是问题,那两封丢失的书信才是大问题。因为他愈发加大了对孙掌柜的拷打力度。孙掌柜被折磨得没了人形,但他仍然没说出信的下落,不是他不想说,而是他根本就不知道。

  李竹觉得那两封书信留着也没用,就吩咐小灰将其送到孙家。为了避免怀疑,她让小灰将信塞在老鼠洞里,并在无关紧要的地方咬上几口。再留点不明显的线索让人发现信的存在。不过在送信时,她觉得那封没头没尾的书信有些奇怪,就截留了下来。

  孙掌柜的消息,李大姑和杨老实很快也知道了,两人不由得拍手称庆。没想到他也有今天!真是天道轮回,报应不爽。

  一家人暂时放下此事,欢欢喜喜办年货,决定好好过个团圆年,等年后再考虑生计问题。

  除掉孙掌柜,让李竹出了一大口气。身心也逐渐放松下来,她准备好好过完这个后,再做其他打算。李竹每天跟着李大姑忙活,或是清扫房屋,喂鸭喂鹅,或是帮着她们炸肉、炸丸子、整馒头等等。

  李竹自以为嫁祸孙掌柜这事做得天衣无缝。谁也怀疑不到她头上来。但她万没料到,此事却已然引起了别人的怀疑。

  那土匪王松按照原先的约定,前去南屋山求见盘踞在此处的清风寨寨主。这个寨主是个十八、九岁的年轻人,姓宁名希迈。据说是因为父母家人被奸臣所害才落草为寇。他火拼了原先南屋山上的两个头领,自做了山寨之主,手下还有一文一武两个兄弟。他来的时日虽不长却将山寨打理得井井有条,如今的清风寨兵强马壮,整座寨子坚固得跟铁桶一般。官府不敢攻打,周围的匪军不敢招惹。附近的乡绅大户为保平安也时不时纳供送粮。

  王松一路急赶到南屋山下,向巡逻的喽啰通报了名姓,才被专人带上山去面见寨主。王松拜见完宁希迈后,先大体说了清河县里发生的事,解释了自己来迟的缘故。

  宁希迈听后,淡然一笑道:“你们的胡大王真是糊涂,这种事直接让你传口信即可,为何非要写下书信?”

  王松忙解释道:“此事事关重大,我们大王一是怕小的说不清楚,二是怕宁大王见不到亲笔书信不信小的。再者以前小的和兄弟们也经常送信,从没出过差错。不想这次却在阴沟里翻了船,让那个孙掌柜暗算了去。”

  听到孙掌柜的名字,宁希迈的眼中闪过一缕深思。以他对孙掌柜的了解,像王松这样一看就不好惹的、又是本地口音的人,他是没胆子下手的。虽然他只听了个大概,便觉得疑点甚多。

  于是他漫不经心地问道:

  “你说你当晚中了他下的蒙、汗、药,连他的人进屋都不曾察觉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