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62节(1 / 2)





  李大姑也挺可怜张文,就对杨墨说道:“我拿的那些吃食,你也分他一些。”

  杨墨笑道:“娘就放心吧,这是自然。”

  李竹想了想,就将泉水分给了张文一筒,她笑着解释道:“这个是我从山上弄来的,喝了能提神醒脑。 我哥读书时一喝了它就特有精神。”

  张文接过来,笑着说道:“多谢李家妹子,若我进了学,妹子绝对功不可没。”

  大伙一起跟着笑了。气氛也随之轻松许多。

  杨墨和蔡青也分别接过来。

  就在这时,人群中传来一声极不和谐的哼声。李竹循声一望,就看到了她这辈子都不想见的人,李家一家人。

  别的学子一般都是结伴而来,也有少部人家人会来送行,但很少见到李寄这样全家出动来送的。

  李寄从头到脚焕然一新,袖手站在那里。肖氏和刘氏各提一个篮子,里面装得满满当当的。李大富和刘氏不停地嘱咐李寄,李寄一脸地不耐烦。

  肖氏方才正好李竹给张文送水的那一幕,气得冷哼一声,此时见李大姑他们也看到了他们,立即将脸扭向一边,旁敲侧击地说道:“没见过这样的人,放着自个嫡亲的哥哥不亲近,反倒把东西送给不相干的人。人家进了学你能沾着光?我是做了啥子孽,生下这么个东西。”

  李大姑气不顺,便也学着她的口吻说道:“孩子啊,你是造了什么孽才被那么个东西生下来。”

  肖氏一听这话,遽然转过头来,摆出一副要开吵的架式。

  那些学子们一脸奇怪地看着这两家人。气氛登时变得古怪起来,张文也是一脸茫然无措。

  就在这时,只听蔡青朗声劝道:“考前吵嘴不吉利,还请各位以和为贵,少说两句罢。”

  肖氏嘴唇动了几下,最后还是忍住了,狠狠瞪了几眼李竹和李大姑作罢。

  这场风波刚开始就被平息了。李竹接收了李家四口人的白眼和怒视,脸上却仍是一副若无其事的神情。

  不过,当她瞄到李寄的阴狠神色时,又悄悄叮嘱杨墨一句:“表哥,你吃食饮茶时要注意些,防着那个李寄,别让他做了手脚。”

  杨墨笑道:“我记得了。你和娘快些回去吧。”

  李大姑不放心地叮咛几句,就带着李竹离开了。她们没走多远,就看到蔡成赶着一辆驴车来了,上面坐着一脸倨傲的蔡白。双方隔得有些距离,李大姑也没去打招呼。

  等走远了,李大姑叹道:“他对咱们阿云无意倒也挺好,这蔡青虽好,可他家里实在太闹腾,他家的媳妇可不好做。”

  李竹也默默感叹,确实,俗话说有后娘就有后爹,有时反过来也一样。后爹,偏心的娘,不一条心的弟妹,这个家也够让人糟心的。杨云真嫁到他们家,还真应付不了。

  李竹去买了东西,就跟着李大姑一起回了家。众人焦灼不安地等着杨墨的童试结果。杨墨中间并没有回来,杨老实还去看了一回,回来说一切都好。

  杨墨和蔡青是在五天后一起回来的。他一到家,众人就围上去问长问短。

  杨墨笑道:“一切都很顺利。就等结果了。”跟家人说了自己的情况,他又看向李竹笑道:“这次多亏了小竹。张兄再三向我致谢。”

  “咋回事啊?”杨老实问道。

  “多亏了小竹的山泉水,我和阿青都还好,就是那个张文,身子太弱,第一场考到中间就险些支撑不住,差点被人抬出来,他就灌了一竹筒水进来,没想到精神真好了许多,硬是坚持下来了。我和阿青听他这么说,就各匀了半筒给他,且不管考得怎样,终归是挺住了。”

  李大姑叹道:“是啊,能挺住就很不容易。”

  杨墨在家等了一些日子,县试的结果就出来了。杨墨蔡青蔡白都过了,连好个张文也过了。好像李寄也过了。

  杨家众人自是欢喜不已。不过县试只是个开始,后面还有府试和院试。如果院试过了就是秀才了。秀才可以见官不跪,成绩优异者称为廪生,官府会发有一定额的禄米。府试四月才举行,院试是在六月。杨墨回来又开始继续攻读。

  ☆、第73章 春意

  第七十三章春意

  栽下两批果树后,李竹就问李大姑这些树什么时候能开花结果。

  李大姑说道:“你没听人说嘛,桃三杏四梨五,你这刚栽上就想着吃果儿,也太心急了。”

  李竹咋舌,她还以为明年就能开花呢。不过,这时间太长了吧。

  李竹又问有没有能快些结果的,李大姑就说道:“你真想快的,那就卖成年的果树,有的树头年冬天栽上,次年春天就能开花结果,不过,就怕不好活。那大树挖出来伤根,这不有句老话,叫‘树挪死,人挪活’嘛。”

  好像是这样,不过,她有灵泉在手嘛。李竹真后悔,她单知道春天栽树好,就没想着多问问大姑。不然冬天就可以开种了。不过现在也不太晚,毕竟才早春二月。

  李竹又托大姑帮她问问附近有没有卖成年果树的,最好是已经挂果的,她高价收购的。消息一经传出,就有不少人家来问。李竹让他们挖树时仔细些,看着差不多就收下了。价钱按果树的品相高低不等,从几百文到几十文都有。

  继几十棵小树苗之后,杨家旁边的荒地上又栽了几行成年果树。这些树格外被李竹关照,加的灵泉也多。可能是因为灵泉的缘故,这上面的青草和野菜比别地茂盛许多,远远看去像一大块嫩绿色的毯子似的。李大姑闲在家里,就抓了几十只小鸡小鸭来养,李竹也买了几只羊。这些家畜们就放在荒坡上,那里草多,虫多,另外再派大黄在旁边看着,也颇为安全。

  现在,家里猪羊鸡鸭鹅狗都有了,还差些什么?对了还差一头牛和驴子。牛既可以耕地,也可以套个车,省得进城还得坐别人的车。毛驴可以当坐骑。她以后去远些的地方也不用靠两条腿了。

  李竹一想起来就赶紧去跟大姑和姑父商量。

  李竹一提出这个问题,杨老实就看了一眼道:“你想买牲口?这东西可贵了,你最近这么折腾,手里头还有钱吗?”杨老实的语气略有一丝不满。

  杨老实做为庄稼人,怎能不想有自已的牲口,只是老伴说她家的钱不能乱花,杨墨还要去府城省城考试,还要给老师给保举人送礼,花钱的地方太多了。开店的那些钱看着多,一花就没了。当初李竹试探着要交出卖方子的钱时,他就有些心动。但后来听儿子说得有理,他也没敢明说。

  不过,他看着李竹又是买荒地又是种树又是挖塘的,劝又劝不住,这孩子的主意越来越大了。时间一长,心里就有些小不满。但毕竟不是亲闺女,又不好明说。

  其实杨老实的心思,李竹也能猜出一二。怎么说呢,他这个人既有农民的淳朴善良,又有自己的小心思小算计。他是个好人不假,但不是那种毫无私心的好。话说回来,这世上能有几个好无私心的人?

  杨老实起初愿意收留李竹主要是看李大姑的份上,毕竟,李竹跟他又没有血缘关系。二是他觉得李竹一个女孩子家又这么大了,养上几年出嫁了就完事了,不过多一双筷子的事。后来李竹到他家后,家里日子越来越好,他对李竹也是越来越好。

  这些李竹心里都明白,也说不上什么失望不失望的。 她经历过刘氏肖氏那样的血亲后,对人的要求低了许多。她对大姑一家十分感激,不希望因为任何事而和他们闹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