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44节(2 / 2)


  可能觉得这次冠礼总归还是有失颜面,章和帝并没有邀请众使节参加晚宴。白天受了他们的礼,便将其“打发”走了。像是苏大才子这样比较超然的,也是只由苏家送上不咸不淡的贺礼,自己并没有什么表示。

  这让难得因为女儿拜在苏诘名下学习,而邀请了他参加寿宴,以为能得到大才子贺文的章和帝好大没趣儿。

  好在,在座的清流有几个,愿意捧章和帝臭脚的,却是更多。按照官位、皇帝的宠信层度,依次献上寿礼,其罕见珍贵,着实让人大开眼界。

  众皇子也表了孝心,每样礼物都尽显拳拳之意。太子却安然端坐——他早说了,自己的礼物比较特殊,要最后才献上,这明显是很有信心啊。

  作者有话要说:非常抱歉,断更这么多天……

  然后,蠢作者确实是生病了,没有请假很对不起……

  第八十七章 太子孝心显

  待众人献礼毕,太子才施施然起身,先对章和帝使劲儿拍马屁,一串儿一串儿的好话不要钱似得往章和帝脸上糊,让老皇帝忍不住抚着自己的胡子,暗自嘚瑟。

  接着,太子说了:“父皇仁德爱民、励精图治,实在我大汤之福。儿臣愚钝,竟不能为父皇分忧,心内常有忐忑。左思右想,若要我大汤江山稳固,惟父皇福寿绵长一途而已!多年寻觅,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,日前,恰遇一仙道,其种种玄妙手段,吾等凡人难以窥测。仙道因事而出,有感我大汤海晏河清,为天下万民计,甘愿折损福寿,为父皇炼仙丹求永寿。”

  太子此言一出,在场众人心里都打了下鼓——自古帝王求仙访道,就没有成功的。反而使得无数明君,晚年昏庸,朝廷震荡,国家衰落。

  独孤家的人却面有得色,看来是很有把握。

  姜皇后大量太子、太子妃以及淑妃等人的表情,心里有些着慌。

  这仙道之事,实在难测,若此人得了皇帝信任,靠皇帝宠爱生存的曲青青母子,前途难断。若是同流合污,一旦皇帝有事,曲青青就是替罪羔羊;若是与之不睦,这仙道的话,一般可是比宠妃的枕头风还给力的……

  也不怪众人不看好这还没出场的“仙道”,不说古来的教训,就是太子的立场——要是皇帝真“永寿”了,太子难道吃干饭白看着么?

  相信天家父子情深什么的,大家只能呵呵了。

  青青倒是很好奇,又似乎有些喜悦地,抓着章和帝的手,目光灼灼地看向殿外。

  章和帝拍拍青青的小手,心里还是相当期待的——永寿什么的,听着就觉得很美好呢……只是他见识还是有的,知道像是先帝那位王道长之类的,都是江湖骗术,所用丹药,往往是壮阳的虎狼之药,多为宠妃龌龊手段,或是臣子包藏祸心之举。

  因此,章和帝面上还是淡定的。

  而且,章和帝心里得意——朕可不是父皇那样不中用,如今朕可是龙精虎猛,青青和任儿、小凤凰都能证明……若是只有那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,可不要怪朕翻脸无情啊!

  太子迎着各色目光,心里得意——道长仙家手段,岂是汝等凡人看得破的?若不是道长暗示,自己才是真龙天子,太子还真不愿意送人进宫。毕竟,他私心里还是觉得,人世辛苦,倒不用苦留父皇遭罪呢。

  在众人心里各种纠结时,太监领着一位身着道袍,鹤发童颜,仙风道骨的清瘦男子进了殿。

  不得不说,太子也不是好忽悠的,这位道长,至少卖相还是很有些震得住的。

  众人窃窃私语,倒是都在猜测道长如今年方几何。

  章和帝此时也起了兴致,相当期待了。

  道长一扬拂尘,对章和帝鞠躬,口称“陛下万福”,待章和帝示意平身,就老老神在在地站着,不言不语。

  太子见章和帝没有生气的意思,心里更是笃定,笑着对皇帝禀告了遇到道长的诸此种种,其波澜起伏、神奇莫测处,真让人觉得,太子府上定是养了位相当厉害的说书先生。

  章和帝听得高兴,他是真希望这道长有几分真才实学的,于是稍微带着尊重,问道:“不知徐道长今年高寿?”

  这点大家都很好奇,全都看向道长。

  道长在这大场面也安然若素,平和淡然,微微俯身,道:“老道长于山中,不知年岁,只记得,少年曾出山一游,恰逢崇文帝即位,大赦天下。”

  此言一出,众人惊呼出声。

  崇文帝三十五岁登基,二十五岁有了先帝;先帝二十六岁登基,三十二岁有了今上,再算上“少年”至少也是十多岁,这道长竟然至少都是一百五十多岁的人了!可他身姿昂然、步履轻便、精神抖擞、面带红光,虽然须发皆白,可面皮白皙光滑,露出来的双手也是光洁修长,不看头发,说是二十啷当岁也有人信的。

  章和帝眼放精光,心跳陡然加快。

  若是真的,这可是真神仙!

  章和帝不好穷追猛问,便瞄了眼吏部尚书。

  吏部尚书吴大人是皇帝亲信,自然最懂察言观色,于是故意作出“你丫骗傻子呢”的样子,略带傲慢地道:“道长常年在山里,这记性可能不大好。信口开河,倒是没有佐证。”

  徐道长也不生气,仍旧慢条斯理,对章和帝鞠躬,道:“贫道自幼喜读书,虽不敢说过目不忘,倒也能三遍倒背。今日皇上寿辰,贫道身无长物,倒是少年时留有崇文帝墨宝,今日赠给皇上,略表心意。”

  言罢,便有太监领了一位面貌极其俊秀灵动的小童子进来,手中却是高举托盘。

  程元珍接了东西,眼睛一扫而过,心里却大惊。

  章和帝一看,竟然是崇文帝和另一人联诗,在扇面上留了墨宝。若只是崇文帝的笔迹,其实还不能说明什么——大多世家还都有高祖爷的墨宝,总不能随便拎出个小辈来,就说是从高祖朝一直活到如今吧?

  可这另一人的笔迹,不出意外的话,就是——

  果然,徐道长又说了:“皇上仁德,乃万民福祉,贫道献丑,愿现场作诗文,为皇上颂德,不知可否?”

  章和帝自然准了。

  太监布置好笔墨纸砚,徐道长挽袖,一挥而就。

  章和帝御览,眼睛一跳,怦然心动。

  这字迹,分明就是扇面上另一人的笔法,没错!

  章和帝按捺住内心的雀跃,让程元珍托着两幅墨宝让众人传阅。

  青青却看出来,这扇面和诗文都是道士的笔迹,经过系统比对,崇文帝的字迹却是做得假,连私印也是假的。青青倒是有些佩服这道士,以及他身后的人了——

  若是道士的笔迹作假,自然有人敢和独孤家对着干,指出来。可这崇文帝的笔迹有问题——章和帝鄙视先帝,从来不喜欢别人说什么“继承先帝遗命”,最喜欢时时把高祖、崇文帝挂在嘴边,似乎他是曾祖父、祖父养大的一样。可是他却没认出这所谓崇文帝的笔迹是假的,如此一来,即便在场有人能看出问题,比如曲青青、苏诘、朱祁等等,但是谁敢说出来?

  大大扫了章和帝面子不说,要是皇帝死硬不肯认,这就是妄言之罪,再难翻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