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八百四十六章偃师之争(2 / 2)

  略微休整一番,张扬继续率军踏着漫天的风雪向着偃师狂冲而去。

  偃师在当年诸侯讨并州的时候,经历过一场水灾,虽然过去了不少年,但依稀还是可以辨认出当年的凄惨。

  虽然后来诸葛亮统领京兆的时候,曾经命人修缮城墙,可问题是,当时他的主要精力还是屯田和迁徙民众,毕竟和函谷关、洛阳相比,偃师其实没那么

  重要。

  不过现在嘛...

  张扬率军抵达偃师的时候,时间已经到了正午。

  而此时此刻,赵云已经率军开始攻打洛阳城外的大营,函谷关前后刘伯温、杨七郎、甘宁等人同样打得十分热闹。

  整个京兆乱成一团,可以说处处都有大军正在作战。

  不过偃师却显得一片宁静,偃师县令名叫孟建,表字公威,和之前投靠张扬的石涛石广元一般,孟建孟公威同样是诸葛四友之一。而且他还是年纪最大

  的一个,今年已有三十岁,但却是混得最凄惨的一个。

  四友中诸葛亮不必说,在曹操麾下掌管京兆军政大权,虽然被颍川世家排挤,但有曹操的赏识和郭嘉的推荐,境遇不错。

  第二个徐庶听说在江东也颇受重用,和周瑜为孙策的左膀右臂。

  之前还有一个石涛给他略感安慰,但如今石涛在西域,也就是甘州同样成为了一郡之守,虽然赶不上诸葛亮和徐庶,但同样也是两千石的地方大员。

  唯有他孟建,年纪最大,自问才学也不算差,但蹉跎十余年,才是一个偃师县令。如果没有对比的话,那还能安慰自己一番,但眼看着当年一起读书的

  同窗一个个声名鹊起,孟建心中如何能平?

  可又有什么办法呢?

  孟建是汝南人,算起来,离颍川也不远,勉强可以算做乡党,唯一的问题是他的出身。他是寒门子弟,否则放着颍川这读书圣地不来,去什么荆州?

  可就是因为寒门出身,孟建一直得不到重用,这个偃师县令还是诸葛亮统领京兆以后照顾老同学,否则如今的他还不知道在哪个偏远之地担任县丞、曹

  缘呢。

  诸葛亮是好意,但孟建却不怎么愿意接受,他是有本事的人,难不成自己当个小小的县令还需要裙带关系吗?

  张扬的大军还没有抵达偃师的时候,孟建就得到了消息。不过他并没有组织人手准备守城,而是返回了家中,询问自己妻子道:“夫人,晋王大军兵锋

  已至,为夫该如何做?”

  孟建的妻子姓蒯,没错,就是荆州蒯越、蒯良兄弟那个蒯家的族女,不过不是什么主支,而是旁支。

  不过这蒯氏识文断字,见识不俗,自孟建成亲之后,遇事便多与这蒯氏商议,这次同样没有例外。

  蒯氏听到孟建的询问,微微一笑,道:“夫君不是常恨怀才不遇,曹丞相麾下乡党之风甚重,就连诸葛孔明都畏首畏尾。夫君蹉跎十年,方才靠着孔明

  提携为一县令,远不如发布求贤令的晋王赏罚分明,用人不拘一格吗?怎么晋王殿下大军将至,夫君反倒问起妾身来?”

  “夫君且放手去做,不论决定如何,妾身都与夫君一起。”

  聪明的女人,蒯氏点出了孟建的心思,但又没有替他做出决定,这番话可是相当漂亮。

  不过孟建犹豫的却不是这些,“夫人所说,我自然知晓,只是晋王大军一到,为夫便投降的话,难免为晋王所看轻,如之奈何?”

  蒯氏虽然对军政之事不算关注,但对偃师的情况也算不得陌生,开口问道:“敢问夫君,偃师城中有多少军卒。”

  “郡县兵...八百。”

  “夫君之长处,可是在行军作战?”

  孟建摇摇头,“行军作战,我与广元不过是略通,远远不及孔明、元直。”

  蒯氏一笑,道:“既然如此,夫君难不成想凭借八百郡县兵硬抗晋王的虎狼之师?说到底,夫君志不在行军作战,既然如此,何必勉力为之?听闻晋王

  量才适用,军政分离,哪怕一开始不重视夫君,但凭夫君的本事,只要公平竞争,何愁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,再难,难得过这十年的摸爬滚打,处处被

  人刁难吗?”

  “再者说,晋王识人之明天下皆知,石广元在投靠晋王甚至没做过官,便可得一太守之位,夫君又忧虑什么?”

  蒯氏的一番话坚定了孟建的心思,他立刻将正在修缮城墙的百姓遣散回家,带着三两亲信,打开偃师城门,出城来迎接张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