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322章饺饼筒?染布(2 / 2)

  洞内有水源,也置诸佛像,备有香火,还有两个小沙弥守着。

  有间小木屋搭在岩壁上,黎洛棠眼神好,站远点,就可以看到用稻草铺成的床,还有木头条凳,竹椅等杂物。

  从这简陋的住处,就可构想到当年寒山生活情景。

  史书上,寒山出身官宦人家,因相貌不端,多次投考不第,后出家。

  黎洛棠想起了寒山“桦皮为冠,布裘破弊,木屐履地”的法相,理解的点了点头。

  学得文武艺,卖于帝王家,算是读书人的终极目的。

  寒山这是心灰意冷,只好苦修渡日,以身体的苦来缓解内心的苦。

  洞内阴冷,有人在石壁上刻了寒山有诗:“一为书剑客,二遇圣明君……学文兼学武,学武兼学文。今日既老矣,馀生不足云。”

  从诗里看,寒山是个文武双全之人。

  也对,若是不会武,又怎么千里迢迢走遍大江南北,又如何仗剑天涯呢?

  黎洛棠出了寒岩洞,往寒岩村去。

  村口有小店,供游客餐宿。

  店里卖得是饺饼筒,饺饼筒在各地,有不同的名字。

  麦油脂、麦焦筒、食饼筒、五虎擒羊、锡饼、麦筒煎、麦塌锅、麦摊镬,麦焦等等。

  面皮就种,包进去的馅却有七八种。

  “公子要哪几种?”老板娘摊好了三张饼。

  “肉片、蛋皮、鱼肉、豆腐片、粉丝,就这五种吧。”黎洛棠想了下,“再来点青菜吧。”

  荤素搭配,营养均衡。

  面皮薄韧,作料鲜香,配上熬的浓稠的大米粥,别有一番滋味。

  下午,黎洛棠就在村子里转悠,走到村子旁的小河边的染布坊。

  大锅里熬煮着什么,腾腾冒着热气。

  “这位公子,你怎么走到这里来了?”一个挽着衣袖,露出一双被染料染黑的手,“小心被烫着。”

  “我会小心的,请问这熬煮的是什么?”黎洛棠问道。

  “熬的是姜,今天染姜黄色的布。”妇人答道。

  此时的染布坊,用来染布的都是纯天然的草木,没有污染。

  “我能在这里看你们染布吗?”

  妇人笑,“染布有什么好看的,公子愿意看,就看吧。”

  姜熬好后,几个妇人拿竹漏子,把姜的残渣过滤掉,把染水静置一旁。

  接着黎洛棠看妇人们拿出纯色的布,放进一盆清水中,好奇问道:“这是做什么?”

  “这是盐水,把布泡在盐水里,一会染的颜色才没那么容易褪。”

  泡了盐水的布,放在锅子里面煮了半个时辰。

  在这个空隙时,黎洛棠就坐在那儿听妇人们讲家常里短。

  这个说:“卢家阿婆家的鸡,养得好,一天生两个蛋。”

  那个道:“花家嫂子的鸡才养得好,生的都是双黄蛋。”

  两人为了别人家的鸡,争论了一番。

  黎洛棠只觉得有趣,又好笑,还有种岁月静好的温馨感。

  布煮好了,稍冷却了会,妇人们把布拧干。

  把湿布放进染浴中,用小火继续熬煮。

  据妇人所言,布料风干后颜色会比较浅,得浸泡得久一点,这样颜色才会更深。

  布染好了,妇人们拿竹筷子将布挑出来,拧干水分,挂起来晾晒。

  天然植物染出来的织物,色泽纯净柔和,还散发着淡淡的草木清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