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8节(1 / 2)





  几人没进府城,而是改道去了西门。

  还没看到城门,唐慎便看到许多沿道前进的难民。他们走的是官道,因为下雪,官道泥泞。放在往常是不会有人在这种恶劣天气下四处行走的,可难民太多了。他们穿着褴褛,身上冻出了一个个紫红色的冻疮,沿着官道走向姑苏府的西门。

  唐慎撩开窗帘看了看,又不忍心地把窗帘关上。

  梁诵倒是一直静静看着这些难民,他道:“听说这些人都是从滁州、婺州那儿来的。今年雪下得太大,南方四省告急,朝廷也拨了银子下来赈灾,只是收效甚微。”

  没过多久,就看到了几间施粥铺子。

  梁诵不在姑苏府,但姑苏府的事并不是没人管了。三天前官家就在城外搭了施粥铺,每日救济灾民。除此以外,城里的富商大户也慷慨解囊,开了一些私人的施粥铺。唐夫人就开了间施粥铺。

  然而这些远远不够。

  天气严寒,这些难民衣不蔽体。施粥铺的粮食存量越来越少,从四面八方赶来姑苏府的难民却越来越多。

  唐慎问道:“先生想怎么办。”

  梁诵:“怎么办?姑苏府虽然富裕,但也没法救济这般多的难民。这天气不会冷太久的,再过一个月开了春,一切应当好许多。只要撑过这个月就是。都说瑞雪兆丰年,只可惜这雪是在太大了,土都被冻坏了。也不知这些难民回家后,来年能否有个好收成,否则朝廷又是笔烂账算不清了。”

  唐慎:“一个月撑得过去么。先生,我只怕他们会冻死在城外啊。”

  梁诵又怎么不知,或许一个月过去,这些难民能活下一半就不错了。他们不是被饿死的,而是活活冻死的。哪怕官家支了帐篷,给了取暖的地方,可难民太多了,姑苏府能做到的有限。哪怕他们活了下去,来年回到故乡,可能也要经历一场饥荒。

  梁诵长长叹了口气。

  “天灾总比人祸更是无情。走吧,下车看看。”

  两人一起下了车。

  难民的数量远比唐慎想得多的多,他们蜷缩在城墙下,努力地用任何能找到的东西遮蔽自己的身体。不是为了羞耻心,是为了活命。草根、树皮,哪怕是泥土,也尽量往自己身上盖。

  天冷倒是不用担心瘟疫,很难传播。但是天冷,换谁来都没有办法。

  前一日来施粥铺领粥的人,第二日可能就再也见不到了,终究是治标不治本。

  唐慎跟在梁诵身后,看着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,心脏被狠狠地震撼着。

  出生在现代社会的他,虽然家境不算富裕,但也小康,从小没有挨饿受冻过。他从没见过这么多哀嚎的人,也没见过这么多瘦骨嶙峋的人。哪怕是穿越,他也直接穿到富庶的姑苏府,哪里见过这般地狱景象。

  姑苏府富庶,但姑苏府也没法白养这成千上万的人。商贾们再大发善心,能帮到的难民还是有限。

  梁诵:“走吧!”过了会儿,他发现自家学生竟然没动。“唐慎?”

  俊俏的小儿郎转过身,面露思索。片刻后,唐慎道:“先生,我有个想法,不知可否成功。但是这法子或许能救不少难民,只是需要先生相助。”

  梁诵:“你且说上一说。”

  唐慎认真道:“我想雇佣他们!”

  唐家的珍宝阁里,香皂和精油都卖得极好,哪怕还没开始卖肥皂,唐慎手里也有一笔丰厚的分红。之前他在姑苏府几条最繁华的商业街上考察了几天,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卖的东西。

  当今世道,最赚钱的生意是盐和酒,但是这两样东西都被朝廷牢牢把控在手中。那么他还能做什么?

  唐慎:“物流!”

  姚三一愣,不明白道:“小东家,物流是什么,我可从没听过。”

  唐慎:“姚大哥,我且问你,姑苏府最好的酒楼是哪一家。”

  “自然是碎锦街上的千秋楼。”

  “是,千秋楼是姑苏府最好的酒楼。你也应当听过,千秋楼是可以上门做菜的吧。孙岳家,就是我一个同窗,他家上月的新年夜宴就是请了千秋楼的大厨,专门到他家,做了一桌好菜。”

  姚三:“竟然还有这等事。”

  唐慎:“当然有。姑苏府的人富裕得很,你以为姑苏府为何比那金陵还要富裕?江南首富可是金陵人,但姑苏府就是比金陵富裕,因为姑苏府人人都好!姑苏府富的从不是某个人,也不是某几个人。是,姑苏府的富商可能没有金陵的多,没有金陵的富,但姑苏府的人,各个都安好美满,年年有余。所以对他们来说……”

  姚三:“对他们来说什么?”

  唐慎微微一笑:“对他们来说,请千秋楼的大厨来家中烧菜确实太贵,他们负担不起。可请别人帮他们跑腿,帮他们收发快递,这等小钱,姑苏府人人都有!”

  不错,唐慎就是要做姑苏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。

  从一开始他就陷入了一个怪圈:姑苏府什么东西都不缺!四海八方的商贾通过大运河,集结于此。珠宝首饰,锦缎丝绸,珍馐美食……所有能想到的东西,姑苏府都做得很成熟。既然很难插手这些行业,那为什么不干脆直接为这些行业服务?

  唐慎:“姚大哥,你去西城买个院子,不要求多好,但要大,至少能住下百人。然后再去城外先挑五十个难民,你掂量着,挑那些看上去老实点的,无论男女。”

  姚三对唐慎是无条件的信任:“好咧!”

  唐慎很快又去了梁府。

  他早就把自己要做物流的想法告诉给了梁诵,梁诵思索许久,见唐慎又找上门,他开门见山地问道:“你可知,你这么一做或许根本没有收益,前期付出如此之多,极有可能赔个血本无归!”

  唐慎笑道:“先生,你又不是不知道如今姑苏府最红火的香皂和黄金缕都是唐家在卖。哪怕现在赔了,小子也不会饿死街头。”更何况肥皂还没上场表演呢。

  梁诵:“罢了,你既然要做那便去做吧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,那些难民回去后本来就很难活下去,若是能借此在姑苏府安家倒也是个好事。你需要什么,与管家说。”

  “不用那么麻烦,小子只需要十个机灵的捕快,还要先生的一句话。”

  “哦,什么话?”

  “难民倘若在姑苏府中作奸犯科,无论案情大小,一律驱逐出府,严禁任何施粥铺给其粮食!”

  姚三将难民安置在一个空了很久的大院子里。这些难民大多是壮汉,只是身体虚弱了点。姚三不知道唐慎的意图,但他心想东家既然要雇人,自然是越强壮越好,所以特意挑了这些看上去比较强健的。

  唐慎来到院子里认了这五十个人,接着给他们食物、热水和衣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