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788最后的覆灭(2 / 2)

  郑克臧聪明能干,做事井井有条,从来没有过失,也很受郑经的宠爱和信任。

  郑经病逝后,冯锡范毒死郑克臧,立十一岁的傀儡郑克塽为延平王。

  自此,冯锡范专横,贪赃枉法,大失人心。

  施琅看到机会出来了,于公元1664年建议清廷收复台湾。

  清朝派他率兵收复金厦新胜,预备进攻澎湖,直捣台湾,使国家四海归一,边民无患。

  不过,不久爆发三藩之乱,清廷暂时停住了收台之举。

  公元1682年十月,清政府平定了“三藩”之乱后,施琅在李光地等大臣的力荐下,复任福建水师提督之职,加太子少保衔。

  施琅回到厦门后,便日以继夜,废寐忘食,一面整船,一面练兵,兼工制造器械,亲自挑选工匠和船,历时数月,使原来全无头绪的水师船坚兵练,事事全备。

  他一切准备好之后,决定由铜山出发,攻打台湾!

  施琅在进攻路线的选择上,是根据风向和敌方防御情况的情报,这才决定船队从铜山启航,乘六月的西南季风向东穿越台湾海峡,夺取地处澎湖主岛以南、郑军防守薄弱的八罩岛。

  这样一来,清军就可获得船队的锚泊地和进攻出发地,占据上风上流的有利位置向澎湖发起攻击。而攻下澎湖,就能扼敌咽喉,然后兵锋直指台湾!

  真是攻台的绝佳人才!

  这也是施琅的厉害之处,因为,了解台湾的一切,包括风向。

  公元1683年六月十六日,清军舰队向澎湖郑军发动第一次进攻,初战失利。

  施琅很快吸取教训,对下一步作战行动进行了周密筹划和部署。

  他将清军分为四部分:自己亲率56只大型战船组成的主攻部队,正面进攻郑军主阵地娘妈宫;总兵陈蟒等率领由50只战船组成的东线攻击部队,从澎湖港口东侧突入鸡笼屿,作为奇兵,配合主攻部队夹击娘妈宫;总兵董义等统率另50只战船组成的西线攻击部队,从港口西侧进入牛心湾,进行佯动登陆,牵制西面的郑军;其余80只战船作为预备队,随主攻部队跟进。

  六月十八日,施琅先派战船攻取澎湖港外的虎井、桶盘二岛,扫清了外围。

  二十二日早七时,经过充分休整和准备的清军向澎湖郑军发起总攻。

  在经过九小时激战,清军取得全面胜利,共毙伤郑军官兵1.2万人,俘获5000余人。他们击毁、缴获郑军战船190余艘。

  郑军主将刘国轩乘小船从北面的吼门逃往台湾。

  施琅又一面加紧军事行动,一面对占据台湾的郑氏集团施以招抚。

  在施琅大军压境之下,郑克塽茫然地说:“现在台湾人心风声鹤唳,继续守卫台湾恐怕右边啊;士卒满目疮痍,再战下去恐怕难以取胜。还是应当请降,以免今后追悔莫及。”

  刘国轩也劝告郑克塽投降。

  八月十三日,施琅率领舟师到达台湾,刘国轩等带领文武官员军前往迎接。

  施琅入台之后,主动前去祭郑成功之庙,对郑氏父子经营台湾的功绩作了高度的评价,并称郑氏收复台湾是为国为民尽职的举动,对郑成功毫无怨仇。

  他祭祀完成之后,哽不成声,热泪纵横。

  之后,施琅上疏力主留台卫台。

  清朝东阁大学士黄锡衮的支持下,施琅的意见打动了康熙帝和朝中大臣,清廷终于决定在台湾设府县管理,屯兵戍守。

  自此,明朝唯一的抗清势力,也荡然无存,整个中国,归于满清统治,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王朝覆灭,满人开启了统治中国近三百年的时间。

  写到这里,我满怀的惆怅和伤感,因为,以我们汉人那么多人,过一亿的人口,怎么会敌不过几十万人口的满族?以我们那么多的名将、名相、名君,怎么会敌不过满清?以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和智慧,怎么也敌不过建国短短几十年的满清?

  我想来想去,只有一个解释,你就是:天意!

  想到了天意,我就痛苦,因为,天意怎么能够偏向一个少数民族,而不是我们汉族呢?

  这个问题,我想来想去,在看到今日中国的强大繁荣的时候,我终于想通了!

  天意并没有偏向满族,而是整个中国的各个民族!

  老天之所以让满族来统治中国两百九十余年,就是为了让中国各民族彻底的融合,让中国今后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富裕的国家!

  我想到这里,释然地丢下手中的笔,以此结束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