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二百一十六幕 携带游资的急速疯狂扩张(2 / 2)


因为,饮料工厂的核心,从来都不是饮料。

而是饮料工厂的运转模式。

其实,目前彭伯顿的饮料工厂,并不是第一家进行大批饮料生产的企业。

但是,与那些企业不同,彭伯顿的饮料工厂投入更大,人工参与的环节更少。

而这一切,都是为了什么呢?

答案很简单,就是为了标准化。

不光是工作流程的标准化,就连口味都标准化。

这种标准化的好处和优势是什么呢?

这样标准化的好处和优势,就是在任何地方,饮料的口味都不会差很多。

这样,保持了产品的一贯性。

这对于目前的饮料企业来说,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。

甚至,就不是一个工人倒入材料,口味都会有变化。

至于饮料的口味能不能被覆盖到的人接受。

其实,这不是一个真命题,因为一定会被接受。

被接受的前提是,要有足够的广告。

任何人,或者说任何地区,口味都是在时刻不停的变化的。

这种变化不仅仅随着人员的构成、性别、年龄,还随着宣传。

人类这种生物,慢慢演化了这么多年,或许许多方面都不如动物,但是有一项能力,却是绝大多数动物无法比拟的。

那就是――适应能力。

只要有足够的宣传,掀起一次风潮,就可以让更多的人喜欢,并且养成习惯。

或许,会有人质疑这不过是凭空想象。

但事实上,这并不是凭空想象。

毕竟,此刻的纽黑文口味已经没扭转了。工厂生产出来的碳酸饮料――可乐,已经有了稳定的受众。

他们最开始的时候,可能还觉得可乐难以入口。

因为不光颜色不好看,就算是进入了嘴里,因为碳酸都有一种好像是辣味一样的感觉。

但是,一旦当他们适应了这种口味,因为这口味里,含有的大量糖分。

他们反倒是会对这种口味产生了瘾头。

他们这种上瘾,驱使着他们不停地喝可乐。

当然了,那些人只觉得自己喜欢喝可乐,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糖分的奴隶。

毕竟,因为碳酸的原因,因为其它成分的原因,可乐喝起来并没有那么甜。

这也是彭伯顿的理念,第一次成功的施行。

当然了,他能这样的成功,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想法没有错。

而是因为,克莱登集团给予了足够的支持。

《纽黑文时报》对于可乐进行的大量的报道。

售卖《纽黑文时报》的报童们,也在夜晚的时候,一夜之间让纽黑文大街小巷的墙壁上,出现了大量圆形的鲜红背景,以及用白色染料勾勒出来的瓶子。

可乐!

可乐!

可乐!

就像是当初的《大富翁》一样,开始席卷纽黑文。

甚至,许多人都觉得,或许有一天可乐,会像是《大富翁》一样,也成为了一种标志性产物。

毕竟,现在与其它地方的人,和他们说纽黑文,他们可能并没有一个概念。

但是,如果跟他们说就是《大富翁》的产地,他们就会兴奋地说道,原来就是那里啊!

当然了!

彭伯顿的野望,以及道格曾经见到过的真实,正在无声的诉说着。

可乐绝无可能,成为一个城市的代表。

它甚至能够成为美国,以及美国文化的代表。

可乐这东西有什么内涵么?

它没有什么内涵。

它只是种快消品。

它之所以会在另外的一个时空,代表美国文化,仅仅只是因为美国足够强大。

只有足够强大,才会如此有自信。

如果是一个不停在衰落的国家,他们甚至可能将一切自己所独有的,都当成落后的根源想要铲除。

当然了,虽然让可乐进入国际,没有《大富翁》那么容易。

毕竟,《大富翁》的重量更低,单位重量的利润更高。

但是,道格却不反对让饮料工厂开满美国。

并且,道格甚至不反对彭伯顿为那些复刻版饮料工厂,寻找更多的投资人。

为什么呢?

因为只有其他的人也来投资,可乐的覆盖面才能变得更大,才能真正的在饮料企业的角逐中取得优势。

在另一个世界,可口可乐之所以战胜了其他饮料,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快销饮品王者。

就是因为它快速扩张,并且没有崩坏的模式。

将饮料原浆以及销售渠道控制在自己的手里,代工厂的老板们,所能够做的,仅仅只是分钱,甚至连日常管理都插不上手。

这样从源头和尾端进行把控,又放开中间环节,让更多的人赚钱。

才最终让可口可乐的工厂,遍布整个美国,战胜了其它无法做到品质如一的饮料。

恰巧的是,另一个世界可口可乐的创始人,就是现在尼克身旁的彭伯顿。

只不过,那个彭伯顿建立可口可乐第一家工厂的时候,已经成为了一个长者。

而现在尼克身边的彭伯顿,只是一个刚有想法的中青年创业者。

因此,他在说服了道格的同时,也被道格灌输了许多。

道格对于他来说,即是一个投资者,又是一个资金。

而尼克,听完了彭伯顿的想法,他脑中的最后一块拼图拼上了。

克莱登集团所需要的最后一块拼图就是――携带大量游资的急速疯狂扩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