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31节(1 / 2)





  吴 氏沉默片刻,说道:“其实老爷这么判倒也说得过去。不管怎样,这李家总归是李竹的生身父母,且把她养到十几岁,再怎样也抹杀不了。 老爷忘了,邻县有个案例是爹娘丢弃儿子,那儿子被养父母养大,后来进了学,有了出息,亲生爹娘去要人,养父母不依,亲生爹娘便去告官,那知府大人不也判他 两边父母都要孝顺吗?那还是只生不养呢。”

  白进一听这话,心下稍安,他发牢骚道:“若不是这女子闹这么一出,本案也算圆满解决。”

  吴氏也深以为然。李竹闹这么一出,一下子扭转了局面,本来开始大多数人都站在李家那边,父母打骂孩子天经地义,况且父母祖母当堂表示悔改,做女儿的还有什么不满意的。

  然后李竹的当堂自残行为,却让人们不禁往深了想去。

  谁人不贪生怕死?好死还不如赖活着呢。这女子宁愿死都不愿意回去,可见这爹娘有多可怕了。

  “老爷别多想了,我抽空去钱府看看那姑娘,顺便探探钱老太爷的口风。”

  白进夫妻在这儿商量不提。

  再 说李竹,她当堂晕过去后便被钱府下人抬着去治伤。那些看热闹的人已然没看够,又跟了上去。钱府和李大姑一行在前,后面浩浩荡荡地跟着一群闲人。李竹的手臂 上有一道血淋淋的口子,隔着轻薄的衣袖时隐时现。血渗得门板上到处都是,沿路滴了一路。看得人怵目惊心。这一路走过来,李家虐待李竹的事被加油添醋了一 番,传得更为广泛。

  有人说道:“我的娘哎,李家对亲生女儿都那么苛刻,以后谁家闺女当他家儿媳妇还不怕生吞了?”

  有人接道:“是啊,一般人家谁舍得让闺女嫁过去。”

  “不是说这孩子是扫把星吗?怎么又争着要?”

  “有钱了呗,我给你说……”

  ……

  众人在后面议论着,李大姑在前头走着,她哭得没了力气,杨老实扶着她一路安慰着。

  杨老实看看左右,悄声说道:“他娘,咱在家不是商量好吗?小竹没大事儿。”

  李大姑怒道:“怎么没事?敢情不是你侄女?她也没说真划胳膊啊。”

  “别那么大声。”杨老实制止道。

  “让一让,有病人啦。”从县衙到钱府必须要经过一段繁华的街市,这会儿是人山人海的。钱老爷亲自在前面开路。

  这些没来得及去县衙看热闹的人这次正好一饱眼福,还有好事者在旁边讲解。反正李家已经名扬清河县了。

  在人最多的时候,李竹暂时清醒了片刻,她先是迷迷糊糊地叫道:“寄哥,你别打我,爹,我求求你别踢了……”

  众人一脸怜悯:“可怜的孩子,这是被打怕了。”

  又过了一会儿,李竹忽然睁开眼,一看到表哥杨墨,就惊慌失措地说道:“表哥,你去把家里的钱拿给知县老爷吧,我方才在堂上李家的人说什么银子,拿钱给他,他就不会让我回李家了。”

  杨墨大声问道:“你说什么?”

  李竹喃喃自语一句:“银子,银子。”然后又晕了过去。

  人群中有耳尖的人听到了,互相询问道:

  “什么?”

  “有这事?”

  有个围观全程的观众说道:“好像是有这事,那李肖氏是说过银子,不过后来被她婆婆打断了。”

  “哦,怪不得。”

  “自古衙门朝南开,没钱的别进来。”

  “嘘,别乱说。”

  ……

  李竹完成任务,放心地睡了过去。

  钱府有一名老大夫在候着,他察看了李竹胳膊上的伤势,仔细包扎了一下,等到去查腹部的伤口时。李大姑立即阻拦说,一个女孩子家这样不好。她来包扎就好。求大夫给几副补血的药。钱老太爷劝了几句,见李大姑执意坚持,也只得作罢。

  大夫看完病,李竹被抬到一间客房,房间里只剩下了李大姑和李竹。

  李大姑关上门就开始数落李竹:“你这孩子想把我吓死,不是说好了,假戏真做就行吗?你真下得去手”

  李竹白着脸安慰李氏:“大姑,这样正好让人们亲眼看看,此事若不解决好,会后患无穷。我们这才刚开始,以后等我更有出息了他们会闹得更欢。”

  李大姑摸着李竹的头苦笑道:“我当初领你到家来,也没想着你有出息啥的,我只想着你平平安安长大就好。”

  李竹笑道:“这可能就是命,不然为啥我之前那么多年都不走时运,到你家后,好运却像一下子全来了。”

  李大姑也不由得笑了。

  未几,钱府的丫环端来一碗参汤,李大姑喂李竹喝下。李竹借口想睡觉,等到屋里没人时,李竹赶紧往伤口上滴入灵泉,有了灵泉,伤口会愈合得很快。虽然如此,那一刀扎下去还是极痛。

  腹部的就是假的,那是用猪尿泡装上猪血鸡血,再绑到肚子上。为的就是造成震撼的结果。李竹发现,自从来到这里,她的思想和性格在逐渐发生变化。

  在现代时,由于童年时与家人长期分离,导致彼此之间感情十分淡漠。她的性子也是淡淡的,跟大部分人保持适当的距离。在大都市里,她也不需要费心去维持不必要的人情和交际。但在这里,身边复杂的环境对她的情商智商都是个很大的考验。

  午饭过后,钱夫人领着两位小姐来看望李竹。

  李竹挣扎着坐起,对钱夫人表示再三感谢。

  钱夫人四十来岁,长得圆脸圆眼,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样。

  钱府的两位小姐,大的叫钱玉珠今年十五岁,小的钱玉珍十四岁,这两人长得有点随钱夫人,生得珠圆玉润,十分有福相。她们两人对李竹既好奇又客气。

  钱夫人温声说道:“可怜的孩子,你的事我也听说了,亏你下得了手。我看着都害怕。”